和美美食:十大靈魂烙印的台灣美味精選與Q&A解惑

什麼是台灣人心中不可磨滅的美食印記?本文深入介紹十道經典靈魂美食,從蚵仔煎的鮮香到珍珠奶茶的甜蜜,涵蓋滷肉飯、鹽酥雞等精髓,並透過問答環節解答您對這些美味的常見疑問,帶您全面探索台灣飲食文化的獨特魅力。

和美美食

身為一個血液裡流著蚵仔湯、靈魂被滷肉飯香氣浸透的台灣囝仔,我真心覺得,所謂真正的和美美食,從來就不在高級餐廳那拘謹的白桌布上。它藏在滾沸湯鍋邊緣的氤氳蒸氣裡,在夜市攤車老闆被爐火燻紅的額頭汗珠裡,在你我記憶中那份永遠不變的家常滋味裡。那是一種把「和諧」與「美好」揉碎了,再細細撒進每一道食材裡的魔法。

真的,這幾年吃過不少名店,踩過的雷也不少(對,就是那間網紅店,湯頭死鹹、肉柴得要命,還要排一小時,真心不懂紅什麼!)。回頭想想,最想念的,還是那些用料實在、價格公道的老店。它們沒什麼華麗裝潢,靠的就是那份數十年如一日的真功夫,那種讓食物自己說話的自信。這不就是和美美食最純粹的樣子嗎?用料新鮮紮實,烹調手法傳承古早智慧,吃進嘴裡,舒服、滿足,肚子飽了,心也暖了。

每次走進熟悉的店,老闆娘一句「照舊厚?」那種被記得的感覺,比任何米其林星星都珍貴。食物的溫度,永遠來自人心的溫度。這份人與人之間、人與食物之間最簡單美好的連結,正是和美美食最動人的核心價值。

🇹🇼 10 道刻在我靈魂裡的台灣和美美食


1. 蚵仔煎:海風與蛋香的華爾滋

  • 特色與亮點: 新鮮肥美的牡蠣是靈魂!裹上用番薯粉、太白粉調製的粉漿,在燒得滋滋作響的鐵板上與翠綠的茼蒿或小白菜共舞。師傅那俐落翻面的手勢,絕對是場視覺饗宴。醬料是點睛之筆—鹹甜粉紅醬、香濃蒜泥醬油、一點點提味辣椒醬,缺一不可。粉漿外緣煎得焦脆卡滋卡滋,內裡卻保持著軟Q滑嫩的口感,配上爆漿鮮蚵,就是樸實無華的海洋恩賜!
  • 推薦理由: 經典中的經典!外酥內Q的口感層次太迷人,新鮮蚵仔的海洋鮮味完美結合蛋香與蔬菜的清甜。價格親民,隨處可見,是認識台灣夜市文化的第一站。每次咬下那口裹滿醬汁、帶點焦香的蚵仔煎,就覺得幸福好簡單。
  • 搭配建議: 來碗清爽的四神湯絕對是絕配!薏仁、淮山、蓮子、芡實燉煮的溫潤湯頭,正好中和蚵仔煎的醬汁濃郁感。或是配杯古早味紅茶,解膩又暢快。
  • 實用資訊:
    • 推薦店家: 圓環邊蚵仔煎 (台北市大同區寧夏路46號) / 價格區間:約 NT$70-90 / 必點菜單: 蚵仔煎 (蚵仔給得大方又新鮮!)、蝦仁煎。
    • DIY提示: 關鍵在粉漿比例跟火候!番薯粉與太白粉約 2:1,加水調成稀糊狀。熱鍋熱油,倒入粉漿鋪平,立刻放上蚵仔、青菜,打顆蛋,快速翻面煎到邊緣焦脆即可。醬料可用味噌、甜辣醬、醬油膏、糖、蒜末調勻。自己在家做,料可以放肆地加!

2. 台灣牛肉麵:一碗濃縮的江湖豪情

  • 特色與亮點: 紅燒?清燉?番茄?川味?變化萬千,各擁山頭。但核心永遠是那熬煮多時、濃郁香醇的湯頭與燉得軟而不爛、入口即化的牛腱或牛腩。粗實有嚼勁的麵條是標配,吸飽湯汁後簡直人間美味。酸菜的爽脆提味更是關鍵。每次喝下第一口熱湯,那個暖到胃裡的感覺,就是滿足的定義。這就是和美美食的療癒力量。
  • 推薦理由: 台灣的國民美食代表,湯頭、肉質、麵體三位一體的極致追求。從街邊小店到知名連鎖,每家都有獨門秘方,展現台灣飲食文化的多元與包容。無論是寒冬暖身或是夏日開胃(沒錯,夏天吹冷氣吃紅燒牛肉麵也很爽!),都適合。記得有次深夜加班後,走進巷口還亮著燈的麵店,那碗熱騰騰的牛肉麵下肚,所有的疲憊瞬間被撫平,那種感動難以言喻。
  • 搭配建議: 一盤清爽的涼拌小黃瓜或滷味拼盤(豆干、海帶、滷蛋)是經典搭檔。配蒜頭或生辣椒更添風味層次。
  • 實用資訊:
    • 推薦店家: 林東芳牛肉麵 (台北市中山區八德路二段274號,湯頭濃郁,牛油香氣超迷人) / 廖家牛肉麵 (台北市中正區金華街98號,清燉湯頭清爽甘甜) / 價格區間:約 NT$180-250。
    • DIY提示: 家常版重點在湯頭!牛大骨先烤過增香,加水熬煮數小時。紅燒派記得炒香豆瓣醬、蔥薑蒜、滷包(八角、桂皮、花椒等),加入牛腱肉塊燉煮至軟爛(壓力鍋可省時)。最後搭配麵條與酸菜即可。

3. 珍珠奶茶:手搖杯王國的甜蜜印記

  • 特色與亮點: 誰能想到,粉圓(珍珠)撞上奶茶,能搖出風靡全球的台灣之光?從經典的奶精香濃奶茶底到講究的鮮奶茶、鐵觀音茶底,搭配每日新鮮熬煮、Q彈帶蜜香的珍珠(或波霸)。各家茶香、奶味、甜度、珍珠口感差異微妙,造就無數死忠粉絲。那種咬破珍珠瞬間,黑糖蜜在口中爆開的幸福感,難以取代! 現在很多店家用黑糖熬珍珠,香氣更濃。
  • 推薦理由: 最具代表性的台灣飲品文化!甜度冰塊可客製化,四季皆宜(冬天來杯熱珍奶也很棒)。它不只是飲料,更是生活的一部分,是朋友相聚、下午嘴饞、熬夜趕工時最可靠的陪伴。從學生時代人手一杯,到現在下班順路帶一杯回家,珍奶就是有種讓人快樂的魔力。
  • 搭配建議: 其實單喝就很滿足!但配點鹹酥雞或雞排,體驗甜鹹交織的罪惡快感,也很「台」!或是配個簡單的車輪餅、雞蛋糕當下午茶。
  • 實用資訊:
    • 推薦店家: 陳三鼎黑糖青蛙鮮奶 (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三段316巷8弄口,只賣黑糖珍珠鮮奶,專注造就經典) / 迷客夏 (全台多分店,鮮奶品質穩定,珍珠口感佳) / 價格區間:約 NT$55-85。
    • DIY提示: 成就感滿滿!粉圓水滾下鍋,小火煮透(時間看包裝),關火燜透至中心無白點,撈起泡冰水增加Q度,最後拌入黑糖蜜。煮一壺濃紅茶(錫蘭或阿薩姆),依喜好加入鮮奶或奶精、糖與冰塊搖勻,再加入蜜好的珍珠即可。自己做,糖份可以好好控制。

4. 滷肉飯 (魯肉飯):碗裡的台灣縮影

  • 特色與亮點: 千萬別跟「肉燥飯」搞混!真正的滷肉飯,主角是切得細碎、肥瘦相間的三層肉丁或豬絞肉(南部常用帶皮肥肉丁,北部多用絞肉),經過醬油、紅蔥頭、冰糖、五香等長時間細火慢熬,讓膠質完全釋放,呈現濃郁黏唇、油亮誘人的琥珀色澤。醬汁就是靈魂,滷汁淋在白飯上,讓每一粒米都裹上香濃醬色,鹹香中帶鮮甜,肥肉入口即化卻不膩。簡單一碗飯,蘊藏著深厚的台灣料理智慧,是和美美食的基礎典範。
  • 推薦理由: 最庶民、最療癒的台灣味! 價格親切,滋味豐厚。一碗好的滷肉飯,白飯煮得粒粒分明不過爛很重要,醬汁與飯的比例恰到好處更是關鍵。常常覺得,只要有一碗香噴噴的滷肉飯,再配個半熟荷包蛋,這頓飯就完美了。
  • 搭配建議: 經典配法是戳破的半熟荷包蛋,讓蛋黃液和滷汁交融!搭一碗滷白菜油豆腐,再來份筍絲醃黃瓜解膩,極致滿足。清爽的魚丸湯貢丸湯也是好選擇。
  • 實用資訊:
    • 推薦店家: 鬍鬚張 (全台多分店,品質穩定標準化) / 金峰魯肉飯 (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一段10號,南門市場旁老店) / 價格區間:約 NT$30-50。
    • DIY提示: 家常版不難!豬五花肉切小丁(或買粗絞肉),紅蔥頭酥是關鍵(可買現成或自己炸)。爆香蒜末、紅蔥酥,炒肉丁逼出油脂,加入醬油、米酒、冰糖、五香粉、白胡椒粉、適量水煮滾,轉小火慢燉至少1小時(越久越香)。澆在熱騰騰的白飯上,撒點香菜或醃蘿蔔丁就超讚了!

5. 鹽酥雞(鹹酥雞):罪惡深淵的黃金誘惑

  • 特色與亮點: 台灣夜市、街角的終極邪惡美食!雞肉(或各種食材)切塊醃漬入味,裹上特調蕃薯粉漿,投入滾燙油鍋中炸至金黃酥脆。起鍋前,攤主會帥氣地甩兩下瀝油,接著灑上大把椒鹽粉、大蒜末、九層塔(靈魂!),瞬間香氣炸裂。外皮酥脆到會發出喀滋聲響,內裡肉汁飽滿,蒜香、九層塔香、椒鹽鹹香交織。那種邊喊好罪惡邊停不下手的感覺,你懂的!
  • 推薦理由: 宵夜場的絕對王者! 現炸現吃,熱騰酥脆的口感無可取代。選擇多樣,除了雞肉,雞皮、甜不辣、米血、花枝腳、四季豆、芋粿、銀絲卷...應有盡有,自由搭配。
  • 搭配建議: 當然是配冰涼的台灣啤酒汽水最對味!解膩可搭點醃漬小黃瓜或蘿蔔。上次和朋友聊天配鹽酥雞,不知不覺就嗑光一大袋,真是增肥好朋友(笑)。
  • 實用資訊:
    • 推薦店家: 師園鹽酥雞 (台北市大安區師大路39巷14號,炸蒜頭是招牌!) / 各地夜市攤位(品質落差大,找排隊人潮多的通常不踩雷)/ 價格區間:約 NT$60-150 (視份量與品項)。
    • DIY提示: 想吃健康點?家用氣炸鍋是好幫手!去皮雞胸肉或雞腿肉切塊,用醬油、蒜末、五香粉、糖、米酒醃半小時以上。裹上薄薄一層地瓜粉(可混合少量麵粉),靜置反潮後噴點油,氣炸鍋設定高溫(約200°C)炸10-15分鐘至金黃,中途翻面。起鍋灑上椒鹽粉、蒜末、九層塔(可先炸過或生拌)。雖不及油鍋酥脆,但罪惡感稍減!

6. 擔仔麵:府城古早味的優雅縮影

  • 特色與亮點: 起源於台南的經典小吃。一碗雖小,功夫卻深。靈魂湯頭通常以蝦頭、蝦殼、豬大骨長時間熬煮,澄澈而鮮味十足。特製肉燥(肉臊)香而不膩,燙熟的油麵份量精巧(名副其實的一口麵),加上鮮蝦仁、少許香菜、一顆滷貢丸和一顆滷鴨蛋(或滷蛋)。最後畫龍點睛的是那一小匙提鮮的蒜泥和一點點黑醋。坐在矮凳上,看著冒著熱氣的攤車,瞬間能感受到百年傳承的韻味。
  • 推薦理由: 精緻、鮮美、風味獨特。湯頭清甜不油膩,肉燥香氣畫龍點睛。份量較小,非常適合作為宴席開胃湯點或當作點心,品嚐台南悠閒雅緻的古城風情。這種細緻的風味堆疊,完全是和美美食講究平衡的展現。
  • 搭配建議: 在台南,通常會點「全套」:擔仔麵 + 滷蛋 + 滷丸 + 香腸熟肉(黑白切)拼盤。搭杯青草茶也很道地。
  • 實用資訊:
    • 推薦店家: 度小月擔仔麵 (台南市中正路101號,創始店,觀光客必訪但水準仍不錯) / 洪芋頭擔仔麵 (台南市中西區民族路二段216號) / 價格區間:約 NT$50-100 (基本款)。
    • DIY提示: 濃縮台南味不易!簡易版:煉蝦湯是關鍵(可用蝦米或蝦殼炒香熬湯)。肉燥可用較瘦絞肉,加入紅蔥酥、蝦米末炒香,醬油、糖調味煮成。湯底用蝦湯混合適量大骨高湯(或雞高湯),煮滾後放入油麵、鮮蝦仁燙熟。盛碗,放麵、肉燥、蝦仁、滷蛋、貢丸,淋上湯,撒香菜蒜泥即可。

7. 鳳梨酥:方塊裡的陽光滋味

  • 特色與亮點: 台灣最具代表性的伴手禮!好吃的關鍵在於內餡與外皮內餡須用台灣本土土鳳梨(或混合冬瓜醬調整口感比例),熬煮成帶有纖維感、酸甜平衡的金黃鳳梨醬,絕非死甜膩口的冬瓜醬可比。外皮則要酥鬆化口,奶香濃郁但不搶戲。咬下去,酥皮應聲碎裂,鳳梨餡的酸甜果香與奶香在口中完美融合。近年流行土鳳梨酥,強調更高比例的純鳳梨纖維,酸香更明顯,口感更豐富。
  • 推薦理由: 甜點界的台灣之光! 味道討喜,包裝精美,攜帶方便,送禮自用兩相宜。好的鳳梨酥吃得出水果自然的酸甜風味與酥皮的用心,甜而不膩。每次有外國朋友來,帶他們去買現烤出爐的鳳梨酥,那熱呼呼的香氣與口感,總能贏得驚呼。
  • 搭配建議: 配一杯熱烏龍茶(文山包種或凍頂烏龍)最經典,茶香能解膩並襯托鳳梨香氣。熱美式咖啡也是不錯選擇。當成下午茶點心,配著故事慢慢享用。
  • 實用資訊:
    • 推薦店家: 佳德鳳梨酥 (台北市南京東路五段88號,觀光客超愛,口味傳統) / 微熱山丘 (台北市民生東路五段36巷4弄1號等,主打土鳳梨酥,酸香明顯) / 價格區間:約 NT$35-50 / 顆 (視品牌與包裝)。
    • DIY提示: 挑戰性高但有趣!土鳳梨去皮切塊或刨絲,加入砂糖(或二砂)、麥芽糖熬煮至軟爛濃稠(需不停攪拌防焦),放涼成餡。外皮用無鹽奶油、糖粉、鹽打發,拌入低筋麵粉、奶粉、蛋黃(比例是關鍵)。包入鳳梨餡,入模壓緊,烤箱烘烤至金黃即可。自製的成就感十足!

🦆 8. 薑母鴨:冬日裡的驅寒聖品

  • 特色與亮點: 寒流來襲最溫暖的慰藉!選用紅面番鴨公肉質較佳,加入大量老薑母切片(帶皮)、獨門藥材包(通常含當歸、川芎、枸杞、黃耆等)、米酒(大量!)與純麻油,長時間燉煮。湯頭呈現深褐色,薑的辛辣、麻油的香氣、米酒的醇厚與鴨肉的鮮甜完美交融,濃郁溫補而不燥熱。鴨肉燉煮至軟爛入味,膠質豐富。怎麼說呢,吃完全身發熱,寒氣全消,就是爽快!這就是和美美食講究食補、順應節氣的智慧。
  • 推薦理由: 季節限定的暖心鍋物!溫補祛寒效果一流,湯頭越煮越香濃。適合親友多人圍爐共享,氣氛熱絡。鴨肉、鴨胗、鴨心、鴨腸、鴨丸等內臟也是必點配料。冬天一群朋友擠在熱騰騰的薑母鴨店裡,邊吃邊聊天,是難忘的記憶。
  • 搭配建議: 必點麵線!用麻油薑湯拌著吃,香氣撲鼻。凍豆腐、高麗菜、豆皮、米血都是吸飽湯汁的絕配。當然要沾特調豆腐乳醬!配點米酒更暖身(開車不喝酒!)。
  • 實用資訊:
    • 推薦店家: 帝王食補 (全台大型連鎖,品質穩定) / 霸味薑母鴨 (同樣大型連鎖,分店多) / 價格區間:約 NT$350-500 / 鍋底。
    • DIY提示: 家常版可簡化!鴨肉塊(或鴨腿)汆燙去血水。麻油中火爆香大量老薑片至邊緣捲曲微焦,放入鴨肉翻炒至表皮金黃,加入米酒(蓋過食材)、適量水、少許糖、藥材包(可省略或用市售薑母鴨中藥包),大火煮滾後轉小火慢燉1-1.5小時至鴨肉軟爛即可。在家煮,酒味可以自己調整濃淡。


9. 三杯雞:鑊氣逼人的台菜經典

  • 特色與亮點: "三杯"指的是一杯麻油、一杯醬油、一杯米酒(傳統黃金比例,現代可能調整)。選用帶骨雞腿肉切塊,在燒熱的砂鍋(或鐵鍋)中,用大量麻油煸香薑片至乾縮捲曲,再加入拍碎的蒜頭爆香。放入雞肉塊煎炒至上色,淋入醬油、米酒、糖(或冰糖)、關鍵的九層塔(羅勒),大火收汁至醬汁濃稠裹附雞肉,香氣四溢。上桌時滋滋作響,鑊氣十足。麻油香、醬油鹹香、米酒甜香與九層塔特殊香氣構成迷人的交響樂。
  • 推薦理由: 家常宴客兩相宜的代表台菜! 做法看似簡單,但火候與醬汁收乾程度是美味關鍵。雞肉入味鮮嫩,醬汁濃郁下飯(絕對要多準備白飯!)。每次在家做這道,廚房飄出的香氣總能讓家人自動聚集到餐桌前。
  • 搭配建議: 當然是配一碗熱騰騰的白飯最對味!淋點醬汁更銷魂。搭個清爽的炒青菜(如空心菜、大陸妹)或蛤蜊湯平衡一下。
  • 實用資訊:
    • 推薦店家: 幾乎所有台菜餐廳或熱炒店都有供應 / 價格區間:約 NT$250-350。
    • DIY提示: 家庭速成版:鍋燒熱,倒入麻油(不用到一杯,適量即可),耐心爆香薑片至邊緣焦黃捲曲,再爆香蒜頭。放入雞塊(可先用醬油、米酒、糖醃一下)煎炒至變色。倒入醬油、米酒、糖(比例約1:1:0.5,可調整)。大火煮滾後轉中火,蓋鍋蓋燜煮約10分鐘使雞肉熟透入味。開蓋轉大火收汁至濃稠,熄火前放入大把九層塔拌勻,蓋上鍋蓋燜一下讓香氣融入即可。簡單又好吃!

10. 豆花:古早味甜品的溫柔句點

  • 特色與亮點: 台灣人最愛的傳統甜品之一。精髓在於那碗滑嫩如絲、帶著天然豆香的豆花本體。使用非基改黃豆製成,口感介於布丁與豆腐之間。變化在於「澆頭」:糖水是基本款;花生仁燉煮至軟綿鬆化是經典;粉圓(珍珠)、芋圓地瓜圓增加Q彈口感;紅豆綠豆薏仁帶來不同風味;淋上薑汁是冬季暖心選擇;加入豆漿則是清爽派的愛好。冰的沁涼、熱的溫潤,全年皆宜。
  • 推薦理由: 純粹、清爽、百搭的國民甜點!豆香自然,甜度可隨喜好調整(記得跟老闆說糖水少一點!)。無論是飯後甜點、下午茶歇或是夏日消暑,一碗豆花總能帶來簡單的幸福感。尤其喜歡傳統木桶裝的豆花,感覺特別有古早風情。這份質樸的滿足感,正是和美美食的核心精神之一。
  • 搭配建議: 隨心所欲!經典組合:豆花+花生+粉圓。養生派:豆花+薏仁+薑汁。純粹派:豆花+糖水(或豆漿)+少許碎冰。
  • 實用資訊:
    • 推薦店家: 公館龍潭豆花 (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316巷8弄) / 台中豐原廟東清水排骨麵店旁的古早味豆花攤(在地人推薦)/ 價格區間:約 NT$45-65。
    • DIY提示: 自己做豆花門檻稍高(需豆漿、凝固劑如食用級石膏粉或吉利丁),但煮配料簡單!煮一鍋甜而不膩的糖水(二砂加水煮融即可)。花生泡水數小時,加水、糖(比例約花生1:水3~4:糖0.5~1)用電鍋或小火燉煮至軟爛入味。芋圓、地瓜圓可買冷凍品回來煮。在家組合豐盛配料,成就感滿分!

📌 和美美食Q&A:一次解答你的好奇!

Q:你一直強調的「和美美食」核心到底是什麼?聽起來有點抽象。

A:哎呦,問到重點了!我自己體會啊,「和美美食」真的不是一個口號。它就是食物本身做好本分:選新鮮實在的料(蚵仔煎的蚵夠肥、牛肉麵的湯頭肯花時間熬)、手藝傳承到位(像那些炸鹽酥雞甩油的功夫)、價格合理(不用花大錢就能吃到好滋味)、吃得舒服沒負擔(身體跟心情都爽快),還有最重要的,那份人情的溫度(老闆記得你的口味,老客人間閒話家常)。這些點點滴滴加起來,讓吃東西這件事從「填飽肚子」變成「享受生活」,簡單、實在、溫暖又滿足,這就是我心中和美美食的真諦啦!像我家巷口那攤賣了三十年的豆花伯,看他仔細刮豆花的樣子,就知道什麼是堅持。

Q:我是素食者,在台灣想體驗和美美食,會不會很困難?

A:完全不會!台灣素食環境超友善,選擇多得嚇到你。除了專門素食餐廳(很多自助餐菜色超豐富,還有超擬真的素肉燥飯、素鹽酥「雞」),在傳統小吃裡挖寶更有趣:菜市場的素食麵攤(湯頭用蔬菜、菇類熬,清甜!記得點素燥乾麵+各種滷味)、廟口附近的素食羹麵(料多實在)、傳統糕餅店的麻糬、草仔粿(很多是素的)、刨冰店(任選紅豆、綠豆、芋頭、粉粿、愛玉...避開葷料即可)。重點是主動問老闆「有沒有素食的?」很多隱藏版美味等著你發現。素食版的和美美食,一樣精彩!

Q:想規劃一趟深入體驗台灣和美美食的行程,有什麼建議?重點該擺在哪裡?

A:拜託別只衝米其林!想感受真正在地的和美美食,我的私房建議:

  1. 跟著市場走: 早上去傳統市場(像台北南門市場、台中第二市場、台南水仙宮市場),裡面藏著數十年的早餐攤、熟食攤、點心攤,用料新鮮、價格實在,阿公阿嬤的手藝最道地。市場周邊也常圍繞著厲害小吃店。
  2. 廟埕周邊挖寶: 台灣的廟宇周邊(像台北龍山寺、大稻埕慈聖宮、鹿港天后宮)通常是老字號小吃的聚集地。拜拜完,直接在廟口紅板凳坐下來吃碗麵、喝碗湯,體驗最接地氣的古早味。
  3. 別忽略「路邊攤」: 那些看起來不起眼、沒有冷氣、甚至只有幾張塑膠椅的街邊小攤,往往是臥虎藏龍之地。觀察當地人排隊的店就對了!像我家附近轉角那家只賣晚上的蚵仔麵線,攤子破破的,但每次去都要排隊。
  4. 鎖定「單一強項」小店: 那種店門口招牌只寫著「牛肉麵」、「豬腳飯」、「筒仔米糕」之類的專賣店,通常師傅一輩子就鑽研那幾樣,最容易吃到職人精神。敢只賣一兩樣的,通常都有真功夫。
  5. 在地人就是導航: 臉皮厚一點,開口問!買水果時問老闆「附近有什麼好吃的?」,搭計程車問司機大哥「你自己下班都吃哪家?」在地人的口袋名單最可靠。記得帶上一顆開放好奇的心和一隻裝得下的胃!慢慢走、細細吃,讓味蕾帶你認識台灣最真實的滋味。這才是深度體驗和美美食的玩法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