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為一個整天在廚房打轉、看到新奇食材就忍不住想買的美食愛好者,我得說,茄子絕對是被嚴重低估的食材!每次在市場看到那飽滿光滑的深紫色,我就忍不住要帶個兩條回家。但你知道嗎?以前我真的很怕煮茄子,老是煮得又黑又油,口感軟爛,自己看了都沒食慾。後來才發現,根本是方法不對!原來掌握幾個小撇步,簡單茄子料理也能做出餐廳級的美味,重點是真的超簡單,連剛學做菜的朋友都能輕鬆駕馭。今天就來分享幾道我實驗無數次、零失敗率的私房簡單茄子料理,保證讓你家餐桌立刻變身!
目錄
🍆 開胃首選:十分鐘搞定「蒜泥蒸茄子」
這道絕對是我冰箱常備涼菜的首選!下班回家累得要命,只要十分鐘,一道清爽開胃的菜就上桌,超級適合懶人或忙碌的上班族。
食材:
- 長條茄子:2條 (選粗細均勻、表皮緊繃發亮的)
- 大蒜:5-6瓣 (喜歡蒜味的可以多放,現磨的香氣最足)
- 青蔥:1根
- 新鮮辣椒:半根 (可省略,或改用辣椒油)
- 調味靈魂醬汁:
- 醬油:2大匙 (我用薄鹽醬油比較不死鹹)
- 烏醋或白醋:1大匙 (烏醋香氣更濃)
- 香油:1小匙
- 糖:1/2小匙 (提味關鍵!)
- 辣油:1小匙 (依喜好調整)

做法:
- 備料: 茄子洗淨,切掉蒂頭。這裡有個小秘訣:不要去皮!紫皮含有豐富花青素,營養都在皮上。直接把茄子切成大約5-6公分的長段,然後再對半剖開。如果茄子比較粗,可以再縱切一刀成四條。大蒜磨成泥或用刀背拍碎再切末(蒜泥口感更滑順)。青蔥切細花,辣椒切小圈。
- 蒸茄子: 燒一鍋水,水滾後把茄子切面朝下平鋪在盤子上,放入蒸鍋。開大火蒸!沒錯,大火快蒸是保持茄子漂亮紫色的絕對關鍵。蒸約8-10分鐘,用筷子戳戳看,能輕鬆穿透茄子最厚的地方就表示熟了。記得蒸鍋蓋子要留一點小縫,據說這樣茄子比較不會變得太死灰。
- 調醬汁: 蒸茄子的同時,把醬油、烏醋、香油、糖、辣油(如果用)在一個小碗裡充分混合均勻,試一下味道,鹹淡酸甜依自己喜好調整。我喜歡烏醋多一點的酸香感。
- 組合: 蒸好的茄子立刻取出(小心燙!),稍微放涼一點點,這時茄子會出點水是正常的。然後動手把它撕成長條狀!對,用撕的比用刀切更有口感,也更容易吸附醬汁。把撕好的茄子條稍微整齊地排放在盤中。
- 淋醬爆香: 把調好的醬汁均勻淋在茄子條上。接著把蒜泥、蔥花、辣椒圈(如果用)集中堆在茄子最上方。重點來了! 燒熱約1.5大匙的食用油(沙拉油或耐高溫的植物油都可以),看到油微微冒煙時,快速淋在蒜泥蔥花上!聽到那「滋啦~」一聲,香氣瞬間爆炸開來!這就是美味的魔法時刻!
- 上桌: 稍微拌一下,或者吃的時候再拌也行。冰冰涼涼的吃更爽口!這道簡單茄子料理,清爽開胃,蒜香濃郁,帶著微酸微辣,超級下飯!🍚
早餐或宵夜良伴:「塔香茄子煎蛋」
這道是我家週末早午餐或突然想吃點輕食時的救星!把冰箱剩的茄子、九層塔變身成香噴噴的煎蛋,簡單快速又營養。
食材:
- 茄子:1/2條 (約100-150克,用蒸茄子剩下的半條也行)
- 雞蛋:3顆
- 新鮮九層塔:1小把 (約15克,洗淨略切)
- 大蒜:1-2瓣 (切末)
- 鹽:適量 (約1/4小匙)
- 白胡椒粉:少許
- 食用油:1.5大匙

做法:
- 處理茄子: 茄子洗淨,切成大約0.5公分的小丁。這裡有個讓茄子不吸油的訣竅:切好的茄子丁先泡在加了1小匙白醋或檸檬汁的冷水裡約5分鐘(預防變黑),之後撈起稍微瀝乾或用廚房紙巾輕壓掉表面水分。
- 炒香茄子: 鍋中放1大匙油,中火燒熱,先放入蒜末爆香(小心別焦了),接著放入茄子丁翻炒。茄子丁會開始吸油變軟,持續翻炒約3-4分鐘,直到茄子丁都變軟、邊緣有點微焦上色,散發出香氣。這時茄子已經差不多八九分熟了。
- 準備蛋液: 把雞蛋打入碗中,加入鹽、白胡椒粉,用筷子或打蛋器充分打散。把炒軟的茄子丁和切好的九層塔葉加入蛋液中,輕輕拌勻。
- 煎蛋: 原鍋補入剩下的半大匙油(如果鍋子夠潤也可不補),開中火燒熱。倒入混合好的茄子蛋液。先不要急著翻動,讓底部凝固。
- 定型翻面: 看到蛋液邊緣開始凝固、底部呈現金黃色時(大約煎2-3分鐘),可以用鍋鏟小心地從邊緣往內推,幫助上層未熟的蛋液流下去。喜歡厚蛋餅感的可以蓋上鍋蓋悶一下。等到表面蛋液大部分凝固了,有兩種選擇:技術好的可以直接甩鍋或快速翻面(我失敗過好幾次,蛋飛出去黏在牆上過...),或者更簡單的方法,拿一個比鍋子大的盤子蓋在鍋上,一手按緊盤子,一手將鍋子倒扣,蛋餅就會落在盤子上,再將蛋餅滑回鍋裡煎另一面約1分鐘即可。煎到兩面金黃香酥就可起鍋。
- 切塊享用: 將煎好的塔香茄子蛋餅移到砧板上,切成容易入口的大小。外表金黃微焦,裡面軟嫩的茄子丁配上濃郁的九層塔香氣,這道簡單茄子料理配碗清粥或直接當點心吃都超讚!當便當菜也很適合。
暖心暖胃:「簡易茄子味噌湯」
誰說味噌湯只能放豆腐海帶?天氣轉涼時,這道加了茄子的味噌湯,口感更豐富,喝起來特別溫暖舒服,而且真的非常簡單!
食材:
- 茄子:1條 (中型,去皮口感較軟嫩)
- 板豆腐:半盒 (約150克,切小塊)
- 乾海帶芽:1小撮 (約5克,泡水還原)
- 蔥花:適量
- 湯底:
- 水或柴魚高湯:600ml
- 味噌:2大匙 (我用的是白味噌混一點赤味噌,風味較平衡)
- 味醂:1小匙 (可省略,或用1/4小匙糖代替)
- 清酒或米酒:1小匙 (可省略,去腥提鮮)

做法:
- 備料: 茄子洗淨,去皮(煮湯去皮口感更好),切成約1.5-2公分的小滾刀塊,立刻泡入水中防止變黑。板豆腐切約1.5公分小方塊。乾海帶芽用少量冷水泡開(約5分鐘),瀝乾備用。味噌先用少許湯汁在碗裡攪散備用(這樣才不會結塊)。
- 煮湯底: 將水或柴魚高湯倒入鍋中,開中火加熱。在湯還沒完全煮滾(約70-80度,鍋底開始冒小泡泡)時,放入瀝乾水的茄子塊和豆腐塊。重點:味噌湯不要大滾!
- 煮茄豆腐: 維持中小火,讓湯保持將滾未滾的狀態(日文叫「薰り立て」),煮約5-7分鐘,直到茄子塊變軟(用筷子輕戳可穿透)。
- 加入味噌: 確認茄子軟了之後,轉最小火或甚至暫時關火。將事先用少許湯汁調開的味噌醬,用濾網過篩加入湯中(用濾網更細滑),用湯匙或筷子輕輕攪拌,確保味噌完全融化在湯裡。絕對不能讓湯大滾,否則味噌香氣會跑掉,湯也會變濁!
- 加入海帶芽: 放入泡軟瀝乾的海帶芽。
- 調味與起鍋: 這時可以加入味醂(或糖)、清酒(如果用),輕輕攪拌均勻。試味道! 鹹淡不夠可以再加一點點味噌(同樣要先調開),太鹹就加點熱水。最後撒上蔥花,即可關火。
- 享用: 將熱騰騰的茄子味噌湯盛入碗中。清澈的湯頭透著味噌的溫潤鹹香,軟嫩的茄子吸飽了湯汁,豆腐滑溜,海帶芽增添口感,這碗簡單茄子料理變化出的湯品,暖心又暖胃,特別適合微涼的天氣。
🔥 下飯神菜:「腐乳炒茄子」(快炒版)
這道是我在某家熱炒店吃過後念念不忘,回家自己琢磨出來的快速版。腐乳鹹香夠味,完美解決茄子不易入味的問題,超級下飯!
食材:
- 長條茄子:2條
- 豬絞肉:100克 (增加肉香,可省略做全素)
- 大蒜:3瓣 (切末)
- 薑:一小塊 (切末,約1茶匙)
- 辣椒:半根 (切末,可省略)
- 靈魂調味醬汁:
- 白豆腐乳:2塊 (連同適量腐乳汁)
- 醬油:1茶匙
- 糖:1/2茶匙
- 米酒:1大匙
- 清水或高湯:2大匙
- 食用油:2大匙
- 香油:少許 (起鍋前淋)
- 蔥花:適量 (裝飾)

做法:
- 備料與前處理茄子: 茄子洗淨,不用去皮,切成約5公分長的滾刀塊或粗條狀。將切好的茄子塊放入可微波的大碗中,加入1大匙清水,蓋上微波專用蓋或保鮮膜(留縫隙)。放入微波爐,高火微波2分鐘!取出後瀝乾水分(茄子會變得半透明軟化,這樣後續快炒就不吸油了)。這招對付茄子超有效!沒微波爐?可以蒸3-4分鐘替代。
- 調醬汁: 將白豆腐乳塊放入小碗中,用湯匙壓碎壓爛,再加入腐乳汁、醬油、糖、米酒、清水,混合均勻成醬汁備用。
- 爆香與炒肉末: 炒鍋燒熱,倒入2大匙油(油稍多點沒關係,快炒需要)。油熱後(微微冒煙),先放入薑末、蒜末、辣椒末爆香,炒出香氣(約20秒)。接著放入豬絞肉,快速翻炒至肉末散開、顏色變白。
- 下茄子快炒: 加入微波(或蒸)過、瀝乾的茄子塊,開大火快速翻炒均勻,讓茄子吸收鍋中的香氣和油脂,炒約1-2分鐘。
- 淋醬入味: 把事先調好的腐乳醬汁均勻淋入鍋中。保持大火,快速翻炒,讓茄子塊充分裹上醬汁。醬汁會很快濃縮變稠並巴附在茄子上。
- 起鍋: 翻炒約1-2分鐘,等醬汁收得差不多,茄子均勻上色入味即可。淋上少許香油提香,快速拌炒兩下。關火,盛盤,撒上蔥花點綴。
- 開動: 這道簡單茄子料理的鹹香風味非常濃郁,腐乳的特殊香氣和茄子的軟嫩完美結合,超級無敵下飯!記得飯要多煮一點!不過口味偏重,怕鹹的人腐乳可以減量或醬油省略。
一鍋到底:「茄子肉燥蓋飯」
這靈感來自於冰箱剩的半碗滷肉燥和一條孤單的茄子。沒想到組合起來意外好吃,根本是清冰箱剩菜的法寶!超級省時又滿足。
食材 (約2人份):
- 茄子:1條
- 市售熟肉燥:1~1.5碗 (約150-200克,家裡自製的當然更棒)
- 雞蛋:2顆 (可選)
- 青菜:適量 (如燙青菜、炒青菜,我喜歡配空心菜或青江菜)
- 白飯:2碗
- 蒜末:1瓣 (可選)
- 醬油:少許 (調整鹹度用)
- 糖:少許 (提味用)
- 水或高湯:約50ml
- 食用油:1大匙

做法:
- 處理茄子: 茄子洗淨,切掉蒂頭。這次切成大約1.5公分的小丁。同樣可以泡一下醋水防黑,用之前瀝乾或用紙巾拍乾。
- 炒香茄子: 鍋中放1大匙油,中火燒熱。如果喜歡蒜香,可以先下蒜末爆香。接著放入茄子丁翻炒。持續翻炒約3-4分鐘,直到茄子丁變軟、邊緣略帶焦黃。
- 加入肉燥與燉煮: 把市售的熟肉燥(連同油脂)倒入鍋中,與茄子丁一起拌炒均勻。加入約50ml的水或高湯(讓茄子更入味軟化,也防止太乾)。試一下味道,如果覺得不夠鹹香,可以加一點點醬油;覺得死鹹,可以加點點糖平衡。轉中小火,蓋上鍋蓋,燜煮約5分鐘,讓茄子徹底吸收肉燥的香氣和醬汁的精華。
- 準備配菜與雞蛋: 燜煮茄子的同時,另起一鍋燙點青菜(淋點醬油膏或蒜泥),或者把青菜快炒一下。如果想吃荷包蛋或太陽蛋,也可以在此時煎好。
- 組合蓋飯: 將熱騰騰的白飯鋪在碗底。把燉煮得香濃入味的茄子肉燥連同醬汁一起淋在白飯上。旁邊配上燙(炒)好的青菜。最後放上煎好的荷包蛋(戳破蛋黃流下來拌飯最邪惡!)。
- 滿足開吃: 把蛋黃戳破、所有材料拌在一起!肉燥的鹹香、茄子的軟糯、油脂的豐潤、蛋液的滑順,配上白飯和青菜,每一口都超級滿足。這道超級簡單茄子料理,善用現成肉燥,解決一餐超方便,味道又很夠,絕對能列入我的懶人料理排行榜前三名!
挑選新鮮茄子的秘訣 & 常見品種速覽
買到新鮮茄子是做好簡單茄子料理的第一步!分享我多年在菜市場打滾的心得:
挑選技巧 (口訣:亮、實、挺、綠)
- 看光澤: 表皮要光滑、顏色飽和鮮豔、帶有自然光亮感。深紫色的品種顏色越深越均勻越好。表皮黯淡、有凹陷皺褶或斑點的不要買!
- 摸硬度: 用手輕輕按壓(別太用力捏壞人家),感覺結實有彈性,按下去會稍微回彈。軟趴趴的、有皺褶的表示老了、不新鮮或失水過多。
- 看外觀: 形狀勻稱、沒有損傷或瘀青。蒂頭部分要翠綠、飽滿、帶刺(尤其台灣長茄),看起來水嫩新鮮。如果蒂頭乾枯變褐、萎縮,表示摘下很久了。
- 掂重量: 拿在手裡感覺沉甸甸的,表示水分充足、組織緊實。太輕的可能內部已經開始乾癟空洞。
台灣常見茄子品種特性比較表
品種名稱 | 外觀特徵 | 口感特色 | 推薦烹調方式 |
---|---|---|---|
台灣長茄 🌟 | 長條狀,可達30cm以上,深紫色,表皮光亮 | 皮薄、肉質細緻軟嫩,籽較少 | 最萬用!蒸、炒、煮湯、涼拌、炸皆宜 |
麻糬茄 | 較短胖,橢圓或圓球狀,深紫近黑 | 肉質厚實、Q彈有咬勁,名字由來像麻糬🍡 | 適合紅燒、燉煮、鑲肉 |
胭脂茄 | 短小圓胖,紫紅色 | 皮稍厚,肉質綿密 | 烤、燉煮、做沙拉 |
屏東長茄 | 外型似長茄但更細長,顏色較淺紫 | 肉質細緻,水分多 | 快炒、蒸、涼拌 |
白茄 | 長條狀,白色或淡綠色 | 皮薄肉嫩,幾乎無澀味 | 涼拌、煮湯、清蒸 |
❓ 簡單茄子料理 Q&A
Q1:為什麼我煮的茄子總是黑黑的?有什麼方法可以讓茄子保持漂亮的紫色?
A:茄子變黑主要是因為裡面的「酚類物質」接觸空氣氧化了(就像蘋果切開會變褐一樣)。要防止變黑,最關鍵幾招:
- 下鍋前再切: 切好立刻下鍋處理,減少暴露空氣時間。
- 泡水隔絕空氣: 切好馬上泡入加了醋(白醋、烏醋或檸檬汁)或鹽的清水中(泡約5-10分鐘),效果很好。(我個人實驗覺得加醋效果更顯著)
- 過油法: 餐廳常用,茄子切好立刻下高溫油鍋快速炸一下(10-20秒),撈起瀝油再料理。這招顏色最漂亮但較油。
- 蒸煮法: 切塊後立刻大火快蒸(如我的蒜泥茄子做法),蒸好再調味,顏色保持得最好。
- 先微波: 切塊加點水微波2分鐘(如我的腐乳炒茄子做法),也能有效減少氧化,後續快炒不易吸油。
Q2:茄子一定要先油炸才好吃嗎?不想吃太油怎麼辦?
A:完全不用!傳統做法過油是為了鎖色、定型、讓表面快速熟化不易氧化,確實效果好,但也吸入大量油脂。在家做簡單茄子料理,我更推薦:
- 蒸: 像蒜泥蒸茄子,健康零油煙,顏色也美。
- 微波: 切塊加少量水微波2分鐘,快速軟化又不吸油,後續再炒或涼拌都行(腐乳炒茄子法)。
- 乾煸/少油煎: 鍋燒熱,放比平常炒菜稍多一點點(但比油炸少很多)的油,中大火把茄子塊炒軟或煎軟(炒肉燥蓋飯法)。重點是鍋要熱,讓茄子表面快速受熱。
- 鹽醃擠水: 切塊後撒點鹽抓醃10分鐘,茄子會出水變軟,擠掉苦澀水分再料理,比較不吸油(適用涼拌或燉煮)。
Q3:聽說茄子很寒涼,體質虛寒的人不能吃?
A:中醫觀點確實認為茄子性味甘、涼(也有說偏寒),歸屬脾胃、大腸經。體質虛寒、容易腹瀉、或是經期中的女生,如果擔心,可以:
- 搭配溫性食材烹調: 烹調時多放點大蒜🧄、薑、九層塔、辣椒等辛香料(如我的塔香茄子煎蛋、腐乳炒茄子),或和溫性的肉類(豬肉、雞肉)一起煮(茄子肉燥蓋飯)。
- 避免生食涼拌: 煮熟的茄子寒性會減低,避免吃冰冷的涼拌茄子。
- 適量食用: 美味也不要過量,一次吃個半條到一條就好。
- 觀察身體反應: 每個人體質不同,如果吃了一點點就覺得明顯不適(如腹瀉加劇、肚子冷痛),那可能就要斟酌避開。
其實我覺得,一般人適量吃完全沒問題。茄子營養豐富(膳食纖維、維生素P、花青素等),只要料理得當,這些簡單茄子料理絕對是家庭餐桌上的健康好選擇!重點是:自己吃得開心、舒服最重要!